您现在的位置:百科首页 > 装修百科 > 台湾精品奖

1 缘起与演变

 民国七十年代中期以后,伴随经济自由化、国际化的脚步,也带动台湾产业结构变动。经济部为协助太阳产业转型,希望借由积极提升产品之品质、设计及形象,以提高台湾产品附加价值,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,故自民国77 年起陆续推行三项五年计画,包括「全面提高产品品质计画」(民国77年起)、「全面提升产品设计能力计画」(民国78年起)及「全面提升产品形象计画」(民国79年起)。在「全面提升产品形象计画」项下,为在国际间建立台湾优良产品之统一形象,特於民国81年由经济部设置「台湾精品」标志,做为我国优良产品之共同标志,并办理「台湾精品」评审,订定「研发」、「设计」、「品质」、「行销」及等四项评审项目进行审查,凡获选产品即可使用「台湾精品标志」在国内外进行推广。

  1988年,经济部为了要推展台湾制造(Made in Taiwan)的商品,并使其成为国际形象,首先由台湾品质管理协会,中山科学研究院品质保证中心、经济部工业局、中央标准局、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、商品检验局、工业技术研究院、中国生产力中心等单位,联手推动“全面提高产品品质计划”,并选出17家厂商进行辅导,以提升产品品质,并在其后,由工业局先行评选“国家品质奖”,此为国家形象计划的开始。

  隔年(1989年),贸协与工业局也开始拓展“全面提升产品设计能力计划”,以提升业界自主设计与开发的能力,之后,在传统产业带动经济成长的局面下,工业局也宣布推展“全面提升产品形象计划”,结合前述优势,加强国际行销能力。

  虽然MIT商品在当时已有一定的地位,但为了要在国际间建立我国优良产品的统一形象,以及摆脱“台湾商品等于廉价品”的传统印象,经济部也在1992年起,委托贸协、中国生产力中心及台湾自创品牌协会,依照品质系统、产品设计、研发创新、品牌认知和市场地位等项目,进行“台湾精品标志”及“国家产品形象奖”的评选,隔年(1993年),举行“国家产品形象周”的获选产品展示,并在展示前夕,针对入选台湾精品的商品,举行最终的形象奖决选,作为台湾产品之象征。

  为了要加强自有品牌与自主设计能力,并整合进行台湾优良商品的国际形象宣传,除了在2005年12月19日,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通过“品牌台湾发展计划”,补助台湾厂商并购国际品牌或自创品牌,以提升台湾进军世界百大品牌的机会,隔年(2006年),国贸局与负责委办的贸协,更将长期办理的“台湾精品标志”及“国家产品形象奖”的评选,直接整并成为“台湾精品选拔”,重新拟定选拔与推广规章,除了“台湾精品奖”的产品初选与评选五大标准仍维持不变外,决选改为针对初选获奖之产品,进行“台湾精品金质奖”及“台湾精品银质奖”的评选,并延伸至今。

阅读更多

2 相关推广活动

     专业展览

  依照得奖产品所属之类型,选定不同的国内外专业展览进行展示。(例: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,仅展示资讯相关商品。)

  台湾精品廊

  位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南港展览馆,展售历年获得“台湾精品奖”之产品,与位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的“贸协书廊”相似的是,开放时间都会依照展览的差异,进行调整。

  民众评选

  配合专业评选、名人论坛进行,除了借由部分B2C活动,进行评选,更开设网络与手机票选活动,而累积的票数比例,也将决定“最佳人气商品”的最终得主。

  专题演讲

  依照主题性质差异,针对产业界,或一般民众,开设不同类型之讲座,而全台巡回的名人论坛,是在2008年首度纳入

阅读更多

3 现有奖项

「台湾精品选拔」设有三种奖项:「台湾精品金质奖」(简称「金质奖」) 、台湾精品银质奖(简称「银质奖」)及「台湾精品奖」。台湾精品金质奖及银质奖系由「台湾精品」获奖产品中选出,其选拔之核心精神维持为研发、设计、品质、行销四项并重,并以「创新价值」为贯穿四项评审之最重要指标。获「台湾精品奖」之得奖产品,由经济部授颁使用「台湾精品标志」(Taiwan Excellence)权利。

阅读更多

4 台湾精品奖项

由六条相互交织的弧形组成,整体造型源自我国传统文化追求「圆满」的精神内涵;

  「台湾精品金∕银质奖」分别使用金∕银色精品标志对外推广,并可获得金/银质奖杯一座。

阅读更多
百科是否对您有帮助?

本词条编辑: 王惠铃

装修百科热门词条